裝配式建筑
時間: 2024-01-12 10:05:13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
裝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等,因為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代表。

一、特點: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車間生產加工完成,構件種類主要有:外墻板,內墻板,疊合板,陽臺,空調板,樓梯,預制梁,預制柱等。

2. 現場大量的裝配作業,比原始現澆作業大大減少。
3. 采用建筑、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理想狀態是裝修可隨主體施工同步進行。
4. 設計的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構件越標準,生產效率越高,相應的構件成本就會下降,配合工廠的數字化管理,整個裝配式建筑的性價比會越來越高。
5. 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

6.節能環保
根據在北京市房山區所做的項目測算顯示,裝配式建筑具有較大節省資源的優勢。
二、種類
砌塊建筑
用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墻體的裝配式建筑,適于建造3~5層建筑,如提高砌塊強度或配置鋼筋,還可適當增加層數。砌塊建筑適應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較低,還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業廢料。建筑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塊適于人工搬運和砌筑,工業化程度較低,靈活方便,使用較廣;中型砌塊可用小型機械吊裝,可節省砌筑勞動力;大型砌塊現已被預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砌塊有實心和空心兩類,實心的較多采用輕質材料制成。砌塊的接縫是保證砌體強度的重要環節,一般采用水泥砂漿砌筑,小型砌塊還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漿的干砌法,可減少施工中的濕作業。有的砌塊表面經過處理,可作清水墻。 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又稱大板建筑。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筑中全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筑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筑的使用面積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關鍵問題是節點設計。在結構上應保證構件連接的整體性(板材之間的連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連接和后澆混凝土整體連接)。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大板建筑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縱墻式、內柱式和大跨度樓板式的內部可靈活分隔)。
省市建筑政策
廣東省
裝配式建筑將達到30%:2016 年7 月,廣東省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到2025 年,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推動裝配式施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6 年4 月印發《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2016 年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工作方案》。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筑。同時,啟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工程建設計價定額的研究編制工作。 單項資助最高200 萬:2016 年6 月深圳市住建局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的通知》和《EPC 工程總承包招標工作指導規則》。對經認定符合條件的示范項目、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公共技術平臺給予資助,單項資助額最高不超過200 萬元。
文章來自百度百科